腺性膀胱炎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一天一包烟,10年之后,33岁女子患上膀 [复制链接]

1#
什么原因会得白癜风 https://m.39.net/pf/a_4992915.html

冬天上厕所,对于非取暖区的小伙伴来说,实属一种“折磨”,考虑时间最起码半小时起步……

但是在挣扎与纠结的同时,“憋尿者联盟”也被另外一种恐惧笼罩着↓↓

“憋尿”真的会得膀胱癌?膀胱癌愿意找上哪些人?

今天,小康妹儿特别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李曾医生来为大家科普。

女子每天一包烟,10多年之后

被诊断为膀胱癌

李女士,来自成都的周边城市,是位个体经营者。因为做生意打交道较多,她很早就学会了抽烟,十多年来,几乎每天都要抽一包烟。

去年,她发现自己上厕所时,尿液是红色的,而且出现尿痛,医院就医,医院的诊断是膀胱癌。

听到这个诊断,她和家人都傻眼了。想到自己才33岁,怎么可能会得膀胱癌?医院搞错了,觉得自己充其量是得了结石或者炎症之类的疾病,于医院想得到不一样的答案。但是经过一系列的检查之后,结果仍然为膀胱癌。

据李曾医生介绍:根据相关检查结果,结合李女士的病情,最佳治疗选择为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手术,而这也意味着李女士将终生带着尿袋生活。

吸烟是首要致癌因素

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3倍

膀胱癌是指发生在膀胱黏膜上的恶性肿瘤,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,也是全身10大常见的肿瘤之一。

其中90%是尿路上皮癌,有少部分鳞癌、更少部分是腺癌以及其他病理类型。它可发生于任何年龄,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,高发年龄为50~70岁。男性发病率约高于女性3倍。

高危因素主要为以下几种:

01

长期吸烟:

吸烟,可能很多人都知道会增加患肺癌风险。但是,抽烟也是膀胱癌明确的致癌因素,而且在膀胱癌患者中,约50%都有吸烟史,其中包括很多女性。吸烟者的患癌风险相比不吸烟者高约2~3倍。

02

年龄增长:

随着年龄增长,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是相应增加的。

03

职业暴露或接触:

与一些化学物质接触的人群,比如与油漆、皮革、家具厂、化工厂工人或者与杀虫剂等接触史者。

04

马兜铃酸:

曾服用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者,如广防己、青木香、天仙藤、马兜铃、寻骨风、朱砂莲等。

05

遗传因素:

如果有膀胱癌家族史,相对来说,患膀胱癌风险要高一些。

05

接受过放射治疗:

既往接受过盆腔部位放射治疗者,患膀胱癌风险相对较高。

06

患糖尿病:

某些治疗糖尿病药中所含成分可能会导致膀胱癌的发生。所以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要遵医嘱服用,最好是每个人都能控制血糖,减少糖尿病的发生。

「憋尿」到底会不会导致膀胱癌?目前没有直接证据证明长期憋尿会导致膀胱癌。但憋尿会增加泌尿道感染等其它疾病几率,所以有尿还是及时尿为好~

无痛肉眼血尿!

这个不疼的癌变信号一定当心

膀胱癌是最常见的泌尿系恶性肿瘤之一,不仅会影响泌尿系统功能,而且容易复发,如果进展乃至转移可能威胁生命,特别是做了根治性膀胱全切及尿流改道的患者,带尿袋生活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,降低生活质量,同时患者也有可能失去生育能力,男性还可能丧失性能力。

李曾医生表示:膀胱癌绝大部分患者是有症状的,中老年男性出现无痛肉眼血尿时一定要警惕(结石、炎症类的血尿一般会出现疼痛,少有膀胱癌的血尿,晚期也会疼痛),及时就医。另外,有些患者可能会伴发排尿困难、尿频、尿急及尿痛等症状。

血尿颜色可能是鲜红色的,也有可能像洗肉水样,或者是酱油、浓茶的颜色。即使尿液只是轻微的粉红色,也要警惕,不要自以为是炎症或结石。最狡猾的是:这种“血尿”会时有时无,让人放松戒备。

另外,如果出现双下肢水肿、下腹部疼痛、骨痛等也要注意,因为有些晚期膀胱癌患者会出现转移灶的症状。

远离膀胱癌,做对这件事非常重要

远离癌症首先应远离高危因素,其次要做好筛查。

1.必须戒烟:香烟中含大量苯并芘等多环芳烃、酚类化合物、甲醛等致癌物,而且吸烟又是膀胱癌的首发致病因素,所以一定要戒烟。

2.减少环境和职业暴露;

3.合理膳食、避免高脂、高胆固醇饮食;

4.增加饮水量,注重饮水质量;

5.避免长期使用药物带来的药物毒性;

6.合理运动,提高免疫力。美国体力活动指导方针咨询委员会发布的年《科学报告》中写明了:运动有助于降低膀胱癌、乳腺癌、肾癌等的发病率。

除此之外,李曾医生表示:预防膀胱癌,除了规避高危因素,体检很重要。特别是环境和职业暴露者等高危人群,当出现症状时一定要重视并及时就医,通过简单的彩超就可以初步识别出膀胱癌。而对于普通人群,体检时也一定要重视彩超检查。

同时李曾医生还提醒,膀胱癌的复发率极高,一般在术后3个月和10个月时是复发高峰,规范的治疗以及规律的随访尤为重要,千万不可忽略。

最后:随着医学的发展,膀胱癌的生存率也有所提高,但是它的复发率高,侵袭性、折磨性大,所以每个人都要重视,为自己负责,为家人负责。

本文受访医生:

(点击可查看大图)

文/编辑丨Mkiki制图丨yunyun

部分内容参考丨版《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》(上海市抗癌协会联合医院发布)健康时报

图片来源丨微博rfsoogif网络

监制丨清清

审核丨蓝岚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