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哪有治疗白癜风的专家 http://www.kstejiao.com/说起车前草,大家一定不陌生,农村的房前屋后,路边的小道旁,都有它的身影,治疗尿急尿痛、降尿酸、消肿消炎,车前草大有作为。今天,我们就来详细讲讲车前草。
车前草的名字很有趣,与其生长的位置和特性有关。以前古人用牛拉车,牛走在路上,牛粪也留在路上,过了一段时间,牛粪旁就会长出植物,而车前草就喜欢长在牛粪旁。
久而久之,沿着牛车前进的行迹能看到地上长出的一排排草,被牛车碾压、行人脚踏也不容易坏,于是就叫它“车前草”,亦有别名叫“当道”。
车前草分布范围广,在道路两旁的泥地、河道旁、草坪上都能见到它的身影。
车前草的植株较矮,根茎较短,可以看到叶片从根茎部伸出,像莲花的花瓣一样排列。
车前草的叶片呈卵圆形,像我们平时用的勺子,叶片边缘波浪状,有钝齿,仔细观察其叶片,还可以看到五条从叶片根部伸出的明显叶脉。
在春夏秋季,植株中央还会抽生出穗状的花序,笔直向上生长。
功效与应用
车前草入药有着悠久历史。陆游在其《戏咏园中春草》写道“童子争寻鹁鸽饭,医翁日曝虾蟆衣”,其中的虾蟆衣,指的就是车前草。
车前草性味甘、寒,归肝、肾、膀胱经,具有清热利尿、祛痰、凉血解毒的功效。
车前草善于通利水道,性味甘寒,能够清利膀胱的热邪,使体内的湿热顺着小便排出。
清热利尿的这一功效常常用于治疗湿热下注膀胱导致的各种淋证,具体表现为小便频数、尿少尿痛、小腹拘急疼痛等,与现在所说的急性、慢性尿路感染,尿路结石,膀胱炎症十分相似。
人体的水液是怎样代谢,小便又是怎样排出体外的?《黄帝内经》中言:“饮入于胃,游溢精气,上输于脾,脾气散精,上归于肺,通调水道,下输膀胱”。
当水液进入我们的身体后,首先会到达我们的脾胃,脾胃就像一个运输的中转站,分清泌浊,挑选各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,进行运化传递。
通过脾胃的运输功能,有用的那一部分水液被向上运输至肺,多余的或没用的那一部分水液则向下运输至膀胱。
肺位于身体的较高处,被运往肺的水液通过肺主通调水道,肺气的宣发与肃降作用,像一个花洒一样,从高往下,将有用的水液输布全身内外。
用过后的水液、废水,带着身体产生的“垃圾”,最后会汇聚到身体的较低处——膀胱,生成尿液,通过膀胱排出体外。
尿液的正常生成与排出,还有赖于膀胱气化功能的正常。《黄帝内经》中这样描述膀胱的功能:“膀胱者,州都之官,津液藏焉,气化则能出矣”。
膀胱贮藏着人体的津液,掌管着津液的出入,尿液的正常排泄需要肾阳对膀胱的气化作用,气化功能正常,尿液的生成与排出则畅通无阻。
若是湿热阻于下焦,肾中水火不调,膀胱气化不利了,则会导致小便短赤、尿频尿痛。
我们刚刚讲到,车前草具有清热利尿的作用,就体现在其性味甘寒,通过通气化、通水道,清理下焦的湿热,使其通过尿液排出体外,湿热得清,膀胱的气化功就能恢复,小便得以正常。
同时,车前草入肝经,能够帮助肝的疏泄,使身体里的湿热排出体外。所以车前草常常与猪苓、茯苓、滑石等药合用,清热利尿通淋,治疗热淋、小便涩痛、水肿胀满。
说一个茶饮方:车前草茶
功效:具有清热解毒、利尿通淋、清心除烦的功效。可以治疗改善下焦湿热导致的尿频尿急、小便涩痛、小腹拘急疼痛,兼有心火旺导致的烦躁不安,心火上炎导致的口舌生疮、牙龈肿痛。
材料:车前草、淡竹叶、生甘草。
做法:新鲜车前草连根采摘,用清水清洗,洗干净根部的泥沙,与上述其他药材一起放入锅中,用适量清水煎煮20-30分钟后倒出饮用。若想口感更好可加入适量的冰糖。
配伍思路:心与小肠相表里,当心火亢盛时往往移热小肠,小肠分清泌浊功能失常,下焦热盛,则会导致尿频尿急、尿赤尿痛。
方中使用甘寒的车前草清热解毒,利尿通淋,使下焦的湿邪、热邪从小便排出;
淡竹叶的性味甘、寒、淡,归心与小肠经,甘寒清热,长于清泄心与小肠经热,淡渗利湿,同样也有利尿的作用。生甘草甘平,补脾益气,清热解毒、缓急止痛。
除了各种湿热淋证,车前草现在还常常被用于高尿酸血症、痛风等的治疗。
但需要注意,车前草作为一味甘寒的药物,不适宜孕妇、下焦虚寒、阳气下陷、肾虚精滑者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