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接力不忘初心 http://disease.39.net/bjzkbdfyy/210415/8849093.html尿蛋白是反应肾功能的指标之一,长期尿液中有大分子蛋白漏出,则表明肾小球基底膜受损比较严重,且肾脏内依然存在比较活跃的炎症反应。而及时控制尿蛋白水平,关键是抑制肾脏炎症,进而改善肾小球继续纤维化的进程,稳住肾功能。
尿蛋白与肾功能的关系是相互影响,相辅相成的。长期保持尿蛋白处于低水平,肾功能的发展速度会大大减缓,病情的预后一般相对比较好。
有些肾友降蛋白过程比较顺利,短时间内就能达到1g以下,但也有部分人尿蛋白比较难降下来,且容易反复。
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?抛开每个人的病理类型、病情所处时期不同这些因素,归根结底最重要的一点是用药出现了问题。
用药的方案、是否规范合理、是否达标等,都是直接影响到尿蛋白水平的结果。这些治疗过程容易出现的漏洞,都需要及时纠正。
一、激素用量不合理
多数肾病综合征患者会用到激素、免疫抑制剂来消除肾脏内炎症,减轻肾小球的破坏,控制尿蛋白水平。
激素的用量非常讲究,早期采取大量冲击的治疗策略,而并非逐渐增量。部分肾友恰恰相反,担心副作用来得太快,药一片片的加,病情反倒没控制住。肾病发现的时候属于早期没错,但并非说此时病情不严重,发现的越早是为了及时治疗,抓住最佳时机,而不是慢慢治疗或消极管理。
肾脏内炎症反应越激烈,激素大量冲击将病情先稳定住,以免迅速进展恶化,再逐渐减量药物才是规范合理的治疗策略。用药量的顺序一定不要搞错。
二、药物单一见效差
尿蛋白的治疗并不是单纯激素治疗,而需要综合病情整体情况,联合控制。比如肾病综合征患者,除了出现大量尿蛋白,还常伴有高度水肿、低蛋白血症、血压高等症状,也会影响肾功能的稳定,同时升高尿蛋白。除了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,还需要配合利尿剂、降压药等药物,同时纠正这些症状的相关治疗,才能保证病情最大程度的稳定。
除了肾炎早期,仅有轻微尿潜血、尿蛋白的情况,很少肾病是单一用药。联合用药的优势就在于可以一药多元化发挥作用,如普利类或沙坦类降压药也能降蛋白、护肾,多药也可以起到最大药效,病情不易反复,更稳定。
不论是激素用量不够还是药物单一的问题,复查时会则发现血药浓度达不到,比如免疫抑制剂类药,他克莫司是比较常用的一类,这类药物的药效易受到饮食等因素的干扰,需注意监测血药浓度,维持在5-10ng/mL效果会最佳。如果用量不够或没有激素的辅助治疗,尿蛋白自然容易出现反弹的问题。
除了这两方面,还有重要的一点因素,抗感染药物用得不及时!
三、潜在或已发生的感染治疗不到位
肾脏处于炎症反应活跃期,最担心的一点就是频繁的感染。免疫系统的紊乱,导致免疫力较差是导致易发生感染的主要原因。有些感染是在肾病发生后引起的,比如频繁的感冒,但有些感染是基础病,发生肾病前就存在,如泌尿感染如膀胱炎、尿道炎,口腔感染如牙龈炎等等。这些感染很少人会想到会损伤肾功能,肾病治疗过程往往被忽视,导致留下隐患。激素、免疫抑制剂虽然有消炎的作用,但如果不针对病灶及时处理,还是会影响到尿蛋白的稳定,导致加速肾衰竭的发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