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约字,阅读时间约10分钟
上次,我们向医院经常会做的血常规。
也有童鞋提出了另外一项不那么“热门”的常规检查项目——尿、便常规。
这两个名词,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。无论是例行体检也好,因病检查也好,尿、便检查通常都会出现在我们的检查单上。除了血常规,可能也就这俩的出镜率最高了。但是——就小编的观察来看,大家在检查时,往往都会自动略过这两项,除非是真的身体不舒服了,否则很少会有人把这两项检查放在心上。毕竟,取样本的时候总是会有那么一丝尴尬,而检查结果又总会让人觉得“也许这样的检查没那么重要”。
其实,无论是尿常规,还是便常规,在某些方面还是挺重要的。尿液和便便的颜色、气味、质地和成分,都像是我们身体情况的晴雨表。当疾病入侵时,这些日常的排泄物里也会出现一些特殊的信号:比如糖尿病酮症酸中*患者,尿液可出现烂苹果的气味;而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,则会出现柏油色的粪便等等。
所以,尿、便常规检查在临床方面的确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。
今天,我们就来逐一分析尿、便常规各项指标的意义吧。
尿常规的一般检查
《尿常规报告单》。图片来源:《临床检验医学》
尿液,是我们人体经过代谢后产生的终末产物之一,是一种包含了人体代谢产生的废物和*素的液体。
给大家扩展一个小知识点:正常人体刚刚排出的尿液,其实是无菌的!(惊不惊喜?!意不意外?!)所以,在沙漠里极度缺水的情况下,喝自己的尿液ok吗?虽然刚排出人体的尿液是无菌的,对人体没有什么害处,但是尿液的成分是人体代谢产生的废物和*素,所以尿液对人体也是没有什么好处的。综合比较之下,如果在那种极度缺水的情况下,面对那散发着一股难闻气味的液体还能下得了口的话,那就随意吧。
1.尿量的多少意味着什么?
正常人每天(24小时)的尿量在ml~ml,在排除了我们自身摄入水的多少、气候的冷热、出汗的多少等因素后,尿液过多或过少,都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。
多尿:
24小时的总尿量多于ml即为多尿,在排除了饮水过多等因素后,就该考虑是不是有糖尿病、尿崩症、慢性肾炎肾小管功能障碍等问题了。
少尿:
24小时的尿量少于ml即为少尿,同样的排除饮水量少等因素后,就该考虑是否是脱水、急性肾小球肾炎、急性肾功能不全等问题了。
无尿:
24小时的总尿量少于ml为无尿,可见于急性肾衰少尿期、肾衰竭尿*症期等,一般表示病情危重,需引起高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