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尿是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重要的一环,它有着调节体内水分、电解质平衡以及清除代谢废物的作用。例如,很多食物中都含有嘌呤,嘌呤的最终代谢物是尿酸,而身体排解尿酸的渠道就是通过泌尿系统,若尿酸无法随尿液排出,那就会导致血液中尿酸含量过多,久而久之就会引发痛风。
一般来讲,人体每天需要摄入1~2升左右的水,排尿次数约为4~8次,这就能保持身体的水液平衡。然而,在生活中我们却时常会发现,有些人一喝水就会尿急,而有些人喝水多却很少排尿,甚至排尿量与自己所喝入的水完全不成正比,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?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!
水变成尿,要经过哪些程序?
当一个人将水喝入体内后,水会经过食道进入胃部,然后经幽门进入小肠,小肠会对水进行吸收并进入血液之中,最后通过肾脏进行过滤变成原尿,原尿再由肾脏吸收分解出含有各种代谢物的水溶液,这就是最后的尿了,最后尿液再经由尿管——膀胱——尿道排出体外。
肾的两个主要功能
肾脏的主要功能之一是维持身体的水与电解质平衡,当肾功能正常时,一般是喝多少水就会在24小时内形成多少的尿(出汗会减少尿量),不会有过多的水分留在体内。因此,在饮水量的基础下,不管是排尿量过多和过少(出汗情况除外),都可能是肾功能出现了问题,尤其是尿量相对和饮水量严重不足,那一定要加倍警惕,这可能是肾脏严重受损的表现。
除此之外,肾脏还有排泄代谢废物的作用。肾脏的肾小管可以主动分泌和排泄尿酸、尿素、肌酐等代谢物质。也因此,这些物质在血液中的浓度,一定程度反应了肾脏的排泄功能是否正常。
一喝水就尿急和喝水多却没尿的人,哪个肾比较好?揭晓答案
上文提过,尿量和所摄入水分的比例,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肾功能的好坏,尤其是尿液明显变少,可能是肾脏严重受损的表现,所以,那些喝水多却没多少尿液排出的人要注意了。而虽然肾脏是产生尿液的最主要器官,但尿急和尿不急其实和肾功能好坏没有太大关系,而主要是取决于其它因素。
膀胱大小
尿液最终会经由尿管——膀胱——尿道排出体外,而膀胱是储存尿液的器官,有些人膀胱比较大,所以能够大量储存尿液,做到很长时间不排尿,一排就排很多尿。而有些人膀胱比较小,尿液储存能力不足,导致水一变成尿就刺激膀胱并产生尿意。
膀胱过度活动症
在泌尿问题中,有一种名为“膀胱过度活动症”的状况。由于膀胱内的感觉过敏,特别容易受到刺激,所以很多正常的刺激也会使膀胱产生过激反应,随之产生强烈的尿意,有这类状况的人自然也会出现“一喝水就尿急”的状况。
一些人有所谓的“兜不住尿”状况,就大多和“膀胱过度活动症”有关。
血浆渗透压的高低
血浆渗透压的高低可以影响抗利尿激素分泌,从而影响尿量大小。
一个天天水杯不离手的人,若是以大量喝水就会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,从而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,使尿液增多,最终让人有“一喝水就容易尿急”的感觉。
反之,一个人若是很少喝水,那么喝水后血浆渗透压下降的程度就不会太高,尿液的产生速度自然就慢了,最终造成“喝很多水却很少去小便”的感觉。
除了以上这3个因素外,还有一些病理因素也可以导致“一喝水就有尿”的情况,例如膀胱炎、前列腺增生、子宫脱垂压迫膀胱、尿路感染等等。
从以上这些因素来看,“一喝水就容易尿急”和“喝水多尿意少”的人,显然前者更可能是身体出现了状况。
最后提醒:尿多、尿少、尿急、尿不急要分清楚,很多人容易混淆这些概念。尿多和尿少是指尿量和水分摄入量不成正比,这两种情况都可能是肾功能异常导致产尿异常,需加倍提高警惕;而尿急和尿不急多与储尿和排尿能力有关,和肾功能关系不大。